155x35px;
1600x235px;

中國古代建筑中的闕

來源:百家號 作者:古建家園 更新于:2023-3-23 閱讀:

闕,在中國古建筑中是一種特殊的類型,F存的地面古建筑中,以闕為最早,漢代的地面古建筑除一兩處石祠而外,就是闕了。闕一般有臺基、闕身、屋頂三部分。

皇宮門口的闕,也叫象魏,遠古時用于頒布法令之地,是古代宮廷等大型建筑入口入豎立的雙柱的名稱。東闕叫蒼龍闕;北闕叫玄武闕。

根據《說文解字系傳》的解釋,闕這種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宮廷大門之外建兩個對稱的臺子,在臺子上建樓觀,上圓下方,因其兩臺子之間闕然為道,所以稱為闕。因為在闕樓上可以觀望,所以又稱之為觀。

又因在闕上懸掛法典,所以稱之為象魏,《周禮·天官·太宰》上就有“乃懸治象之法于象魏”的記載。因此,古時候經常把闕作為帝王宮廷的代表。如《漢書·朱買臣傳》上有“詣闕上書,書久不報”的記載。

闕的種類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約有:宮闕、壇廟闕、墓祠闕、城闕等。

宮闕位于帝王之居宮門前面,那種在宮門前建獨立的二臺(兩觀)的形式,自漢魏以后已有變化,逐漸與皇宮大門相結合,成為一個整體了。早期的遺物也已不存,保存唯一的一處宮闕遺物就是北京明清故宮的午門。它的位置在皇宮正殿大門太和門之外,但它與早期兩觀形式不同了,已與午門相結合,構成為凹形的平面,把兩觀形式與門組合在一起。

壇廟闕位于大型的壇廟大門左右,現存實物有著明的嵩山三闕,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嵩山之麓,即太室廟闕、少室廟闕、啟母廟闕,公元二世紀初東漢時期所建。三闕均為石制,闕身上有漢代隸書題記和各種人物、車馬、動植物、建筑物的雕刻,是研究漢代社會生活、風俗習慣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。

陵墓闕是現存漢闕中保存得最多的類型。它們均位于陵墓之前,兩相對稱,中闕為道,為陵墓神道的入口大門。它們或木構,或石砌;木闕現已無存,石闕則實例頗多,均為后漢物。闕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,上覆以檐;其附有子闕者,則有較低較小之闕,另具檐瓦,倚于主闕之側。陵墓闕自漢唐以后也有所改變,已逐漸從一般墓道中消失。

城闕,古時候,常常在城門的兩旁建立雙闕,以為守望,稱作城闕!对娊洝む嶏L·子衿》上有“挑兮達兮,在城闕兮”的句子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中的“九重城闕煙塵生,千乘萬騎西南行”,指的更是整個京城了。

漢闕的建筑形式,從現存實物和古代畫像石、畫像磚、壁畫中可以看出有單闕對立的,也有帶子闕的。另外還有兩闕之間連以門樓閣道的,可能北京故宮午門就是從這種形式發展而來的。

上篇:

下篇:

地址:蘭州市安寧區連城鋁業大廈16樓   電話:0931-2216666    郵編:730030

© 2014-2023TGVISION. All Right Reserved. 隴ICP備15000073號 版權所有 甘肅古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icon甘公網安備 62292302000106號

亚洲精品A片久久久久久久